Thursday, May 12, 2011

上帝的仆人

《以赛亚书》中的四首仆人之歌」(42:1-449:1-650:4-652:13-53:12)是许多人探讨及研究的经文。但是究竟「上帝的仆人」所指的是谁呢?有人说是以色列国、先知本人、以西结、耶稣等等。至于这点是笔者深感兴趣的,希望得到答案以此了解《以赛亚书》作者透过这位「上帝的仆人」所要传达的信息。

在议论纷纷的论述中,笔者选择了一个不至于迷失却又让笔者从中得到亮光的解释。这解释来自狄拉德(Raymond B. Dillard)和朗文(Tremper Longman III)这两位旧约学者的诠释。他们认为要解开这难题的钥匙是「余民」的主题。首先这位仆人被称为「我的仆人以色列/雅各」(四十一8-9,四十四1-221,四十五4,四十八20,四十九3-9,为此以赛亚书中的仆人至少可以与以色列认同。在经历灾难式的审判之后,以色列民中仍存活的人乃属余民。这群人成为一个核心,使上帝子民得以延续。基于他们出现于审判时期,为此被称为「受苦的仆人」。他们是上帝的见证及上帝的仆人,是公义的,并将公理传给外邦。可是这仆人并非单指以色列国,《以赛亚书》作者随后将之个人化(四十四24,四十六3,四十九1)。两位学者的解释是:回归时期的余民群体并不是一个完全忠于上帝诫命的群体,至终指向的乃是基督成了那一位余民,他乃是忠心之以色列的化身,真正公义而受苦的仆人。从以上的论述可见「上帝的仆人」所指的是忠于上帝的人,他们愿意成为奴仆,全然顺服过圣洁的生活,担当上帝子民当负的轭。

成为「上帝的仆人」的确面对多重的挑战和艰难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,而这些困难正是考验我们是否愿意继续忠于上帝,作「上帝的仆人」。笔者曾经与一班基督徒工作者交流,讨论有关职场伦理的课题。其中有的人认真看待职场伦理的探索及道德标准的建立,有些则显得漫不经心。笔者思考这两种态度的核心性问题何在?思索后,笔者得到的结论是:关键性问题是到底那个人愿不愿意成为「上帝的仆人」?是否愿意成为忠心,竭力讨上帝喜悦的仆人?若是,他必定是认真探讨如何行才是合乎上帝心意的。为此,笔者认为今日教会应教导为何信徒应以「上帝的仆人」的身份回应上帝的爱,及成为「上帝的仆人」有何等的福乐。

《以赛亚书》中「上帝的仆人」是上帝定意为自己留下的余民,其特质是全然忠于上帝,愿意担负圣洁的轭。甚愿我们的生命反映出我们是「上帝的仆人」,效法那一位忠心之以色列的化身。阿门。